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成都市临床经验中心:建立起一套快速、科学、

来源:标准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8 01:5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面对成都市“8.25”本土疫情及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再次启用,成为了阻击病毒的中坚力量。 再比如,对分杯器和提取仪的布局,由过去的分列集中安放,改为了

面对成都市“8.25”本土疫情及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再次启用,成为了阻击病毒的中坚力量。

再比如,对分杯器和提取仪的布局,由过去的分列集中安放,改为了区域化配套布局。这样一来,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动线,实现区域内的“流水线”式顺畅作业。

针对这一问题,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团队展开了反复的实验,最终得出了能够更快速完成扫描录入的方法——手持扫描器靠近检测管逐一录入。

千人汇聚 同心战疫

完善细节 带来改变

守土有责,守土尽责。“请组织相信,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!”9月5日,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市临检中心核酸应急检测队临时党(总)支部在高质完成任务的同时,主动请缨承担更多检测任务,希望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和担当,在成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贡献力量,护航蓉城市民安康。

“从中心建成到投用,我们都在不断总结经验,从资源保障、队伍建设、统筹调度、技术支撑等多个方面改变,最终实现持续性的提质增效。”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介绍说,基于不断的自我进化,中心建立起了一套快速、科学、精准的标准化“战疫成都经验”,“到目前,中心的运行模式获得了主管部门、专家团队、省内外来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。”

来之能战:

为适应极端情况和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,提升成都市核酸检测能力,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,成都市委、市政府果断决策,由成都市卫健委、成都市住建局统筹,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,于今年4月启动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建设项目。

为了保证操作动作的统一性,市三医院将创新操作流程制作成视频,用于检测人员培训,规范大家操作,进而实现了录入工作的标准化、同质化。

不断提升的“成都速度”,源自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深度把控。

从项目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验收到运行历时仅2个多月,即建成了这一规模、体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临床检验中心——占地6000余平米,24小时最大检测量50万单管。

战疫有我 勇担使命

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

以扫描核酸检测管条码为例,习惯的操作是由医务人员将检测管凑近扫描仪进行录入。对于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动作,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团队发现了问题所在——每个人从拿管子到扫描,都有不同的习惯和动作路线,这就可能导致消耗的时间长短存在差异。
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
一个又一个细节的改变,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成倍提升。

战之能胜:

召之即来:

面对成都市“8.25”本土疫情形势,成都市临检中心再次临危受命,迅速组建队伍投入疫情防控“保卫战”。8月26日,全市首批抽调的180多名医务人员即在中心开展工作,至9月4日全省共计抽调近千名医务人员汇聚于此同心战疫。

文章来源:《标准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bz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8/1224.html



上一篇:全面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 科学管理玉米长势喜人
下一篇:河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 到2030年达到84%

标准科学投稿 | 标准科学编辑部| 标准科学版面费 | 标准科学论文发表 | 标准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标准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